我们常把房价比作一个城市的股价,背后逻辑想必大家都能明白。炒股的朋友应该都知道,左右股价走势最根本的力量有两股,一是货币流动性;二是公司(城市)基本面。当下前者的确定性相对较高,前些年那种流动性泛滥、大水漫灌的局面基本一去不复返了,房价就只剩后者一条大腿(基本面)可抱了。
此刻想必大家的问题也就来了:自己所在的城市房价高还是不高?与城市的基本面是否相配?今天咱们就谈谈这个话题。反映一个城市基本面最直观的指标莫过于GDP,然而GDP总量颗粒度较粗,直接对标房价意义也不是太大。日前,笔者从一文章中看到了一个不常用的指标:地均GDP,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城市每平方公里的GDP产出,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发展质量和相对实力。见下图,截止2019年底,国内地均GDP超过1亿元的城市达到23个,第24名的长沙也只差临门一脚。地均GDP最高的是深圳达13.48亿元,在100城中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。在地均GDP前15城中,大湾区城市占了6个(如算上港澳就是8个),由此可见粤港澳大湾区在中国城市群中的超然实力。事实上,在资金密度和代表常住人口质量的小学生密度两项指标上,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群依然是鹤立鸡群。粤港澳大湾区的“钱景”毋容置疑,不过这并非本篇文章重心。
在上图中,笔者发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,地均GDP排名、总量GDP排名匹配度并不是太高。于是对GDP做了更细的切分,以便其更加全面、客观的反应城市的基本面,及通过这些更细的维度评判当地房价。具体来说,笔者将上述城市的地均GDP及排名、人均GDP及排名、GDP总量排名、平均房价及排名,放在一起做了横向对比。因涉及数据较多,笔者只汇总了前30个城市(地均GDP排名)的数据,见下图。不过信息量还是蛮大的。(GDP数据来自各城统计局,房价数据来自数据宝;均为2019年数据)1、深圳2019年底的房屋均价6.5万/㎡,国内排名第一,绝对值看似很高,但我们也应看到同期,其GDP总量第三、人均GDP第二、地均GDP第一。所以,深圳的房价基本与其基本面(无论是绝对实力还是相对实力)是相符的。2、北京、上海房价稍逊于深圳,也能从上述对比中找到些合理解释。如北京、深圳的绝对实力(GDP总量)超过了深圳,但其相对实力(质量)却不如深圳,如北京地均GDP仅排第九、人均GDP排第八。上海地均GDP排第二,但人均GDP却排第九。3、厦门、珠海是典型的“小钢炮城市”,厦门GDP总量排全国33,房价却排第4;珠海GDP总量排第71,房价全国第12。看似有点不可理喻,但能从衡量它们相对实力的指标上找到些解释。